感受为信仰牺牲的铭记与传承
在许白昊家乡听后人讲烈士故事 感受与看史料完全不同 记者万建辉 寻访张佐臣我听到最多的是 他对信仰的忠诚现代人无法想象 记者周满珍 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坚定革命理想和牺牲精神的许白昊逐渐呈现在我面前。许白昊身上,太多地方令我感佩。写稿时,我是带着情感的,不像一般新闻稿写作,我们要求冷静,不能掺进个人情绪。 6月5日,赴湖北应城采访那天,是许白昊牺牲纪念日前一天。当天,天降暴雨。采访第一站,我们在应城宣传部副部长郑毅引领下,来到应城革命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在应城市区的一条商业街上,进到院子里,是一栋老楼。讲解员带我们到三楼,许白昊的图文资料集中在一面墙上。现在看到的许白昊图片,多是请画家根据当事人回忆画出来的。 在纪念馆,我们感受到,应城当地重视对许白昊烈士的纪念。学者专家、应城当地部门时常来这里搜集许白昊的资料。在纪念馆,我听说了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曾成贵来这里搜集资料写许白昊的传记。 在应城市国税局,我见到了许白昊侄孙许振斌。从衣着到谈吐,能看出许振斌是一个很朴素、厚道的人。通过和许振斌一个多小时的交谈,听到了许多感人故事和细节,如许白昊回应城发动工人,几次过家门而不入;如在汉口扮挑水工联络工人骨干、让父亲不用担心孩子等等,体会到革命者辗转流徙,父子分别,兄弟分离,妻离子散……革命工作艰苦凶险,这些故事活生生呈现出来,感受是与单看史料完全不一样的。许白昊直到牺牲,从没动摇过,反而更加义无反顾。 在许振斌位于村子里的家里,也就是许白昊出生成长的地方,许振斌的母亲田桂凤老人亲口讲述了许白昊父亲对她讲的许多许白昊的故事。 根据讲述,许家当年有几亩田,房子前后都是竹林,修了大院子,里面种有花木,能看出这家人不同于普通农家的痕迹。许白昊父亲是有见识之人,对儿子成长一定有影响。许白昊后来只身到武昌求学,遇上大时代、大变革,投身革命,义无反顾走上革命道路。 回汉后,在省社科院采访研究员曾成贵,得知他写的这部许白昊传,是第一部详细讲述许白昊生平的传记,以往地方志上的小传,多是几千字的篇幅。 采访武汉党史专家陈芳国,看到许白昊妻子秦怡君对早年革命经历的回忆,看出革命先辈们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革命事业,婚姻家庭、个人小我都服从革命大局,几乎不讲个人利益、家庭需要,为信仰、为革命,到了无我、忘我的程度。这种牺牲精神、献身精神,对当下无疑极具启示意义。 寻访烈士张佐臣后人,从6月6日开始,长达十天的寻访历程,比想象中艰难。年仅21岁就义的张佐臣,并没留下太多资料和线索,或许,正是这种为革命为信仰毫无保留的牺牲和奉献,更加撼动人心。 浙江平湖、新昌,无锡、上海、南京……从熟悉这段历史的专家到各地党史办、档案馆工作人员,我听到最多的是:“太年轻了”“他对信仰的忠诚,现代人无法想象”。 上海纺织博物馆原馆长蒋昌宁,用“像流星一样闪耀”来形容张佐臣短暂的一生。1924年,青年张佐臣去共产党员蔡之华创办的沪东进德会听课,因为识字,被《共产党宣言》打动,成为工人运动积极分子。 6月7日上午,我站在位于苏州河畔的上海纺织博物馆,仿佛还能听见张佐臣富有激情的演讲。《上海纺织英烈传》记载,张佐臣是天生的演说家,加上工人出身,非常了解工人的需要,演讲极富渲染力。仅1925年,在他的发动下,浦东地区的党员由五卅之前的4名增加到120名。他最著名的一次演讲是这一年的5月24日,万余群众聚集在潭子湾的广场上,召开顾正红追悼大会,张佐臣任副指挥。当时的舆论认为,这样的无产阶级集会,在上海是空前的。 6月7日中午,记者来到潭子湾,今日远景路801号。在中远实验学校的一侧,静静地矗立着一块黑色大理石纪念碑,上书“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旧址”。背后的一面浮雕墙,雕刻了当年工人运动的场景。 我们一行去时,正值午休时间,一群小学生看到摄像机,迅速围过来。浮雕墙上的人,对他们是英雄般的存在,每到清明节或一些重大节日,孩子们都会自发地献上鲜花,表达哀思。 如果历史容许想象,这中间理应有张佐臣的子孙。1926年秋,与前往苏联的妻子周月林在上海作别时,他们的女儿伊斯克拉(中文名忆霞),在母亲腹中已有六个月。为了发展党的事业,张佐臣前往无锡。我们在《江苏英烈传》里看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张佐臣被反动当局视为“洪水猛兽”,每天都行走在刀尖上,无锡的国民党登报赏洋200元对他进行通缉,最敬重的战友被捕后遭杀害,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他的信念。 英雄也有柔情。在狱中张佐臣嘱托难友带话给妻子:“不要难过,再嫁一个好人。”从浙江新昌县党史办和档案局提供的史料看,周月林后来确实嫁了一个好人——待他的女儿如同己出,同样为革命事业牺牲。 6月5日,许白昊侄孙许振斌带领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位于应城的一处老宅,许白昊曾经生长生活于此 记者任勇 摄 6月8日,长江日报记者周满珍(中)在上海纺织博物馆内采访原馆长蒋昌宁(左),了解张佐臣史料 记者胡九思 摄 6月12日,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左)前往湖南省常宁市兰江乡兰江村前光组采访,并在萧石月故居前与当地工作人员合影 记者任勇 摄 6月7日,在广州,中共五大候补委员阮啸仙之孙阮钦彤(左)与长江日报记者刘智宇合影留念 记者李葳 摄 在两边长满水稻的湖南乡间小路上 感悟萧石月投奔革命的源动力 记者汪文汉 阮啸仙精神品格 在一个岭南家庭传到第四代人 搜索网络,萧石月的资料少之又少。最初接到报道任务,我心里直打鼓,怕完不成采访任务。所幸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我既感欣慰,又深受教育。 6月11日,我们从武汉赶到长沙,又从长沙直奔常宁。这里是衡阳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抵达时已是黄昏,顾不上喝水,我们就去常宁公园村,寻找萧一湘。他在当地报纸刊载过萧石月的文章。七弯八拐,找到网上透露的地址,但是很遗憾,萧一湘8年前就已去世。 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常宁市委宣传部求助,副部长吕小宝委托科员郭华全力配合。后者带领我们来到常宁史志办。工作人员张泽湘递给记者一本《常宁英烈》,第一位就是萧石月,但内容不是很全面。 上午10时,我们赶赴萧石月故居——常宁市兰江乡兰江村前光组。一路都是乡间小道,两边全是稻田。盛夏的绿意让人追念90年前的烈士身影,越发想探究是什么动力驱使他走上了革命的远方。 故居保护得非常好,面阔三间,从大门进去是两个院井,有前门有后门,两边厢房都有侧门。外墙为青砖,内墙多为土砖,屋顶是小青瓦面,房屋两边是悬山山顶,两端有樨头,门槛门墩为红砂石,正门石制雕花格窗,墙檐下灰龛中饰有兰彩卷草花纹。 我们继续展开探访。在探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位老人,远远站在故居旁的稻田里观望,裤子挽到了膝盖处。我们上前去打招呼,了解到这位老人叫萧真应,今年69岁,正是萧石月二哥的孙子。 这是当时我们找到的烈士最亲近的后人。萧真应说,他没事的时候就过来把祖屋整理打扫一下。从他口里我们知道,衡阳市政府公布房子为“萧石月故居”,加以保护。临告别时,老人依依不舍。 村里最年长的干部萧敬喜,向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让我们去寻访常宁市老干部汪周荣,“他最知道萧石月的革命事迹”。我们一打听,这位汪周荣老人已经81岁,退休后住在常宁市区。他是这个村长大的人,妻子是萧石月夫人阳琴英的亲侄女。 中午饭后,我们径直去找汪老人家。他记忆力非常好,知道的的确多,把萧石月过去的事情讲得清清楚楚。“他这个人,从小爱打抱不平,乐于帮助穷人”“他这个人,为了革命事业豁得出去,不怕死”“他这个人,不向既得利益和反动权势低头”。 在老人娓娓道来的话语中,我们悟到了萧石月投奔革命的源动力。 赴广州之前,我们在电话中与阮啸仙烈士之孙阮钦彤先期取得了联系。电话那头,阮钦彤一口带着浓郁广州味儿的普通话,言谈和气,平易近人。担心记者摸不着门,他特意将自家的详细地址通过短信发到记者的手机上。 6月初,记者抵达广州后发现,阮家住在一栋近40年房龄的老旧房屋的“负一层”。36℃的高温,加上突如其来的雷阵雨,他们家就如同处在地下室,潮热难耐。 面对面采访过程中,阮钦彤老人提到,他父亲阮乃纲是阮啸仙烈士的独子,但从不以烈士后人自居。在这间简陋的房子里,阮乃纲安享晚年,没有一句怨言。 其实,阮乃纲不是没有机会向政府提要求。身为烈士后人,逢年过节,总有省市各级领导到家里来慰问。面对“有没有什么困难”这样的询问,阮乃纲总是摇摇头:“没有困难,都挺好的!” 阮乃纲对子女们也是这样。“兄弟姐妹几个都是普通工人,爸爸从没想用自己的烈属身份为我们谋福利。” 从阮啸仙到阮乃纲,传承的载体是两封家书。1933年,十几岁的阮乃纲给父亲阮啸仙写了两封信,都收到了回信。信中,阮啸仙告诫儿子要勤俭、多读书。阮啸仙牺牲后,阮乃纲瞒着母亲和家人,将父亲写给自己的两封信珍藏着,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把这珍贵的文物捐献给博物馆。 从阮乃纲到阮钦彤,传承的载体是3个笔记本。2010年,阮乃纲去世后,阮钦彤整理他的遗物,发现了3个笔记本。家人这才知道,平时话不多的阮乃纲,内心的情感有多么浓烈。 笔记本中,孙子阮士君考上大学、自己观看北京奥运开幕式,阮乃纲都写了诗词表达喜悦,然而,这些情感在家人面前却从没有表露。尤其是几首类似遗嘱的诗,都在嘱咐后人要勤勉踏实、清正做人。其中,一首《无题》最让阮家人感慨—— 西去坦然疏牵挂,弥留戍语嘱儿孙。 勤劳自应遵前训,廉洁无忘守德行! 如今,阮钦彤已经将这3个笔记本交到下一代、他儿子阮士君手中。 阮啸仙烈士是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人民审计制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在阮家,对烈士的传承,也体现在职业选择上。2009年,曾孙阮士君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中央审计署驻广州办事处工作。 “在审计工作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和平年代,忠诚是每个人立足自己的岗位敢作有为,干净就是能够踏实、不投机。”年轻一辈的阮士君,这样阐述自己对于忠诚和干净的理解。 (转载:长江日报 本版稿件统筹:刘敏)
上一篇:江苏省射阳县纪委监委深挖“强盗王”“地皮蛇… | 下一篇:用生命诠释忠诚——许白昊主动交接数万元工会… |